为何改名( 二 )


另外,也有不得不改变的情况 。在封建时代,皇帝的好恶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 。皇帝不喜欢的名字只好改了 。
古代人不仅活着的时候避讳现在和以前的皇帝,死后也避讳以后的皇帝 。其中,唐代历史学家、《史通》的作者刘知几是不幸的 。因为忌讳,他改了好几次名字 。
原名刘知几,先改名为刘子璇以避讳唐玄宗的李隆基禁忌(“基”与“几”同音),后又避讳爱新觉罗,清朝康熙皇帝?叶璇,改名刘知几 。同时,因为刘子璇的名字流传了近千年,不可能消失,所以改名为刘子源 。就这样,刘知几、刘子璇、刘子源三个人,真不知道你们在九泉之下知道这段历史是什么感受!
所以对于皇帝来说,为了减少禁忌给臣民带来的麻烦,比较理性的做法是缩小禁忌的范围 。比如唐太宗即位时就下令,“其官名、人名、公私著述如有不连续之处,不必避讳 。”
在旧社会,皇权至上,皇帝的名字同样神圣 。不仅普通人,王侯将相,神仙也要忌讳 。
比如月宫里的仙女嫦娥,因为避开了中国皇帝的名字“恒”,不得不改名为嫦娥 。比如化身慈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从唐代开始就被简称为观世音菩萨,因为它的“世界”和唐太宗的李世民是一样的 。
今天,人们的命名和更名早已摆脱了帝国贵族的禁忌阴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还有一些人为了隐瞒身份和生活经历,改了名字 。主要有两种情况 。
一个是躲乱世 。例如,汉初著名人物原是朝鲜人,姓姬 。秦始皇灭朝后,怀恨家破人亡、国破家亡的张亮为了报仇,放弃了所有家财,终于得以刺杀正中脊柱的秦始皇,令秦始皇惊出一身冷汗 。为了不被追杀,梁改姓张 。
再比如方以智,明清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他的志向高于天 。他曾声称要把古今中外的知识都煮在一个炉子里,发明永恒的真理 。但早年被魏忠贤奸臣阮大铖陷害,不得不辗转浙江福建,在那里弃家改名 。他的名字叫吴世功、道士愚人、方以智、大支等 。,并先后取了其他名字,如弘治、姚笛五老、浮山笑翁、福禄愚、天界环、道士黑里等 。,从出世到出世一直隐居 。
这些改名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陈郁、张耳、孔孚等 。秦朝末年,谁都隐姓埋名,四处游荡 。
另一种是为了从事某项特殊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通过隐藏真实身份来改名换姓 。
著名作家茅盾,原名沈雁冰 。北伐的失败对他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因此,他从最初的文学批评转向创作活动 。为了说明当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他在发表小说《幻灭》时,署名“矛盾” 。后来因为《小说月报》的编辑认为“矛盾”明显是笔名,怕引起反动派的注意,惹事生非,所以把“矛”改成了“毛” 。
改名以隐瞒身份和出身,一般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保持高度的隐蔽性是这种改名方式的唯一目的 。所以,只要改名后的名字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可以说是个好名字 。
人们经常会因为思想和身份的变化而改名 。在改名的过程中,他们也因为身份不同,对改名的态度也不一样 。比如,人随便改名字,知识分子改名字很考究,仁人志士改名字充满* * *,皇帝改名字会有深意 。
我国历史上一些帝王将相的名字,一开始都不太雅观 。如汉高祖的谥号刘邦,魏武帝的谥号三六、曹操,以及的谥号朱元璋,重八,等等 。
【为何改名】在现代,由于思想和身份的改变而改名的现象在我们公司更是屡见不鲜空 。严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原名恽淦,后改名,出仕后又改名傅 。晚年思想趋于保守,潜心写书,越来越野 。他的思想和认知的变化轨迹清晰地反映在他的名字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