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疫苗最终扎到的都是农村的孩子,这才是最糟糕的!”( 三 )


“这些疫苗最终扎到的都是农村的孩子,这才是最糟糕的!”

文章插图

父母:“在今天的中国活着 , 真尼玛是一种生命的冒险!”
心理视角:我们其实是被广泛性焦虑刷屏了
对于父母来说 , 孩子能够健康地长大 , 确实是一场生命的冒险 , 且不说高昂的养育成本和教育投资 , 从孩子一出生开始 , 就需要担心他打毒疫苗、喝毒奶粉、被拐卖、被无良幼师和教师虐待性侵、能不能上重点小学以及会否遭遇暴力 , 还有每个季节都可能会有的呛得嗓子冒烟、PM2.5爆表的严重雾霾……还有车祸、疾病和意外伤害 , 等等 , 等等 , 在这样艰难恶劣的生存环境中 , 为孩子的生命和健康成长做出选择 , 父母的责任太重太大……外面的社会似乎危机重重 , 我们还能出门吗?我们还能够信任社会和他人吗?我们还能够做出选择吗?
心理学家认为 , 在今天 , 大众中普通存在一种弥漫性的焦虑 , 很多人可能罹患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 , 即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 并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 广泛性焦虑障碍被认为是对一系列生活事件或过分活动的难以控制的担忧 。 这种广泛性的焦虑情绪和焦虑障碍 , 在遭遇重大社会公共事件时 , 迅速放大和传播 。
关于广泛性的焦虑 , 我们可以get重要的两个点:
1、“对不确定性的忍受力”
它是广泛性焦虑障碍中的特定因素 , 对不确定性难以忍受的个体常常对还未发生或仅仅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感到焦虑, 因为他们对不确定的信息和事件非常的敏感 , 容易产生注意偏差、解释偏差和记忆偏差 , 并且对这些情境有很强烈的反应 。
【“这些疫苗最终扎到的都是农村的孩子,这才是最糟糕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无能为力;
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
意外事件是消极的;
不确定的未来是不公平的 。
这四类问题当中以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压力、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无能为力是影响广泛性焦虑症状最主要的因素 。 对于广泛性焦虑个体而言 , 不确定性的情境通常给他们带来的是压力、苦恼和无力感 。 这种消极、负面的感觉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个体的焦虑症状 。
2、“元担忧” , 即“对担忧的担忧”
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 这种感觉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己吓自己” 。 当可能具有危险性的事件发生时 , 焦虑型个体便会对这种还未发生的、可能的“危险”产生无限的焦虑 。
在心理学中 , 我们将“担忧”本身也视作是一种认知方式 , 一种信息加工的策略 。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 , 担忧提醒我们要时刻做好先前准备来应对危机 , 不可否认 , 这样的忧患意识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更从容的面对危机 。 但如果将“担忧”作为一种长期策略 , 甚至发展成一种自动化思维的话 , 那么忧患意识本身就会使得个体格外小心翼翼 , 过度的谨慎可能会使我们变成一个时时刻刻为还没有到来的未来而担心害怕的 , 自寻烦恼的人 。
“这些疫苗最终扎到的都是农村的孩子,这才是最糟糕的!”

文章插图

公众:怎么会有这种人?
心理咨询师唐明:“负责任”的品质需要从小养成
庞某和孙某这一对母女又一次刷新了我们对于底线的认识 。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 , 为什么有人会这么做 , 有没有良心啊?怎么可以这么不负责任?我们连线了心理咨询师唐明 , 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这是责任的问题——既包括没有经营疫苗资质的这对母女 , 也包括监管部门 , 这整个的过程 , 都是负责任的问题 。 “对自己负责”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素质 , 这个素质主要是在俄狄浦斯期及后期(3~6岁)形成的 , 这个时期非常关键 , 当孩子既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 同时又能够找到一个替代 , 并拥有了替代性的亲密期待之后 , 那么孩子就能成功地度过俄狄浦斯期 , 并且形成我们所说的“负责任”的品质 。 如果孩子不能良好的度过俄狄浦斯时期 , 那么在成年之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亲密关系 , 尤其是当孩子与父母一方的亲密程度远远超过夫妻之间的亲密时 , 孩子成年之后就会更容易遇到感情问题 , 也较难为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以及选择等行为负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