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50字小知识,《水浒传》的主要内容50字左右( 三 )


宋江、吴用、花荣设计擒获呼延灼 。宋江 为之去缚,声称权借水泊避难,只待朝廷 招安,呼延灼愿留山寨,引得几个头领假 装逃回城里,杀了慕容知府,桃花、二龙 同归梁山 。
鲁智深和武松去少华山请史进入伙,史进 被华州贺太守拿在牢里 。鲁智深去救,被 贺太守擒拿 。
●第五十九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宋江引三路人马来少华山,赚宿元旦珐测貉爻股诧瘫超凯景太尉 上山;又派人假扮太尉,杀了贺太守,救 了史进,鲁智深、宋江对宿太尉毕恭毕敬,表示要归顺朝廷 。徐州县芒砀山中攀端、项充、李衮要吞并 梁山泊,宋东派林冲收擒,林冲初战大败。
●第六十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公孙胜设诸葛亮摆石为阵之法,擒了项充 、李衮,二将又去说服攀端,归顺宋江 。晁盖攻打曾头市,因轻信被诱入包围圈,面颊中史文恭毒箭,回山身亡,众头领推 宋江为山寨之主,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主张替天行道,重新安排座次,欲取北 京大名府玉麒麟卢俊义 。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流传极广,对后世影响很大 。
其版本有简本、繁本两个系统 。明清以来流传的版本较多,各本差异较明显,较流行的是70回、100回、120回3种繁本 。
《水浒传》真证全名叫《忠义水浒传》,版本主要是繁和简两类,市面上能够见到的不外两种——100回和120回,千万不要以为回数多的就一定是繁本 。专家的意见倾向于百回本是繁,而120回的恰恰是简,怎么回事呢?他们可以说出一大堆涉及到描写叙事等等高技术含量的语言来,这些当然和广大读者无关 。
另外偶尔幸运的读者还能见到李卓吾评点的70回本《水浒传》,那也是从100回来的,现在相信很少人能看到了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题外话呢,因为看古典小说和看现代小说其实有区别,尤其是几大所谓名著,版本决定了很多背景上的东西 。
首先《水浒传》不是原创产品,著作权并不能肯定划在这个叫施耐庵(约1296—1370年)的老先生头上,目前只是倾向于他,可以提供的简历认为他叫施彦端,也有叫子安的,又有说名耳的 。耐庵是号,意思大概是为了求学耐得寂寞 。
他是江苏兴化人,但老家是苏州 。施先生在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中过进士,那一年已经36岁 。
后在钱塘为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老家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心中其实郁闷得很 。还有的传说他这个时候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所以后来的考证者不是一概胡言乱语的哦 。
传说施耐庵是个贫苦的弄船人的儿子,13岁入苏州附近的浒墅关读书,他读书除了刻苦外,也看了许多休闲读物,《大宋宣和遗事》就是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一个,好比当年我们上学时见到金庸古龙小说一样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面对蒙古暴政,施大侠又经历过官场阴暗,因此《水浒传》的故事开始于高俅这样一个无赖流氓窜红的故事,后面才是一个个梁山好汉的身影 。
这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写得多好其实见仁见智 。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能拿出一些例子指责老施心理有一些变态,多半受过感情创伤云云 。
见证文学的才智和道德无关,对大作家更是如此,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固然重要,你说史蒂芬·茨威格、托尔斯泰固然是大作家,但“断臂山”上的奥斯卡·王尔德也是 。施耐庵和《水浒传》也许同样无法抹煞,如同和它有血缘关系的《金瓶梅》一样,人的道德和他的成就可能有关,但不是绝对的因果关系 。
《水浒传》是一个文人建立在过去文学创作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这是我说他并非原创的第二大理由,《大宋宣和遗事》已经不必多说,在老施生活的元朝时期,很多元代杂剧里已经有不少水浒故事,比如李逵就是经常在戏曲舞台出现的偶像角色 。老施利用这些原本很不错又基本成型了的故事,最后混合在他的小说里 。
《水浒传》现在来看是存在误导读者的,是属于比较“三级”的名著 。是非观念比较混淆,这比他对待女性的态度严重的多 。
也就是说《水浒传》的成就是被高估了 。这一点其实也不奇怪,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被捧成日本文学的《红楼梦》,那显然也被高估了 。
这不是我不懂日语,贬低紫式部姐姐 。我们伟大的丰子恺老先生就算不是100分的翻译出了《源氏物语》的全貌,但60分及格是随随便便拿到了吧 。

推荐阅读